关键设备:提前通知相关团队,对非关键设备逐步断电,关键业务设备需在停机窗口操作(如夜间或)。
标识记录:用标签纸标记每根线缆的接口位置(如 “服务器 A - 网口 1”),拍照留存机柜内部布局,避免恢复时错接。
工具:
防静电毛刷 / 压缩空气罐(清除灰尘)
防静电手套、口罩(防止人体静电及吸入粉尘)
无尘布、中性清洁剂(擦拭表面)
扎带、理线器(整理线缆)
禁止使用:普通毛巾(易掉毛)、酒精 / 强腐蚀性清洁剂(可能损坏电路)。
用防静电毛刷轻轻刷去服务器外壳、交换机、路由器表面的灰尘,重点清理风扇进风口和散热孔。
对顽固污渍,用无尘布蘸取少量中性清洁剂擦拭,避免液体渗入设备缝隙。
拆卸风扇模块(需断电并佩戴手套):
用螺丝刀取下风扇托架,清除扇叶和托架上的积尘(可用压缩空气从背面吹净)。
检查风扇运转是否有异响,轴承是否干涩,必要时涂抹少量润滑油(如钟表油)或更换老化风扇。
散热孔疏通:用牙签或细铁丝清理机柜通风孔的灰尘堵塞,气流顺畅。
逐条检查电源线、网线、光纤是否有破损、氧化或松动:
用干棉签清理 RJ45 接口、光纤接口的灰尘,避免接触不良。
对冗余线缆进行捆扎整理,使用理线架或扎带固定,减少线缆缠绕导致的散热障碍。
抽出机柜底部的可拆卸托盘,清除沉积的灰尘和杂物(可用吸尘器配合防静电毛刷)。
检查托盘承重结构是否变形,螺丝是否松动,及时加固。
用无尘布 + 中性清洁剂擦拭机柜外壳,去除手印和污渍,避免使用粗糙材质刮伤漆面。
检查玻璃门密封条是否老化,若有破损需及时更换,防止灰尘进入。
测量机柜接地电阻(应≤4Ω),..接地线连接牢固,无氧化或断裂。
更新或补全机柜编号、设备标签,使用防水防刮材质(如 PVC 标签),便于快速定位故障设备。
校准机柜内置温湿度传感器,..显示值与机房环境一致(标准:温度 18-24℃,湿度 40%-60% RH)。
检查机柜防尘网(如有),每周用压缩空气清洁一次,每月拆卸清洗(用清水冲洗后晾干)。
查看机柜风扇指示灯是否正常,监听有无异常噪音(如风扇卡顿、硬盘异响)。
记录温湿度数据,对比历史曲线,发现异常及时排查散热或空调系统问题。
..断电清理(建议每半年一次),重点处理风扇、电源模块等积尘严重区域。
测试备用电源(UPS)和 PDU 插座,在主电源故障时能正常切换。
检查机柜整体结构:螺丝紧固、导轨滑动顺畅性、承重梁稳定性。
对服务器进行 “健康检查”:扫描硬盘坏道、清理 CPU 散热硅脂、更换老化电容等。
防静电原则:
全程佩戴防静电手套,操作前触摸机柜外壳释放人体静电,避免直接触碰电路板。
禁止带电操作:
清理风扇、插拔线缆时必须断电,防止短路或电击(紧急情况除外)。
线缆安全:
避免过度弯曲光纤(曲率半径≥30mm),网线捆扎力度适中,防止水晶头断裂。
数据备份:
清理关键设备前,务必完成数据备份,防止意外断电导致数据丢失。
建立《机柜维护日志》,记录每次清理时间、更换部件、发现问题及处理结果,便于追溯维护历史。
定期分析故障频率,若某机柜频繁出现散热问题,需考虑增加风扇或调整机柜位置(如远离热源、优化冷通道布局)。
机房机柜的维护需遵循 “预防为主,防治结合” 的原则,通过定期清理、规范管理和环境监控,可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,提升机房整体运行效率。对于大型数据中心,建议引入智能管理系统(如 IPMI、DCIM),实现远程监控与预警,进一步提升维护效率。
(声明:本文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阅读,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、不代表任何立场以及观点。)